这些理工科竞赛误区,你“踩坑”了吗?

时间 2020-10-15 17:18

不是每一位学生都适合打竞赛,想必很多家长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每每看到一些同学在竞赛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心里难免蠢蠢欲动,心想:“为什么别人的孩子可以,我的孩子就不可以?”

参加理工科竞赛切忌“三心二意”

 

很多家长可能会因为看到某个牛娃,因为参加了某项竞赛,拿了某个奖项,录取了排名很高的学校,就想这个竞赛一定对申请很有帮助,那我也要去试一试,但是尝试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发现这个方向比较难,又转到参加另一个比赛。长此以往,在竞赛方面并没有取得大的突破,相反还浪费了不少宝贵的时间。

 

即使我们一定要参加竞赛,也千万不要今天选择一个方向,明天又转而选择另一个方向。看似“全面发展”,实则“三心二意”。

 

大家在选择竞赛的时候,普遍存在这些问题:

 

1、竞赛种类太多,质量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市面上可以见到的竞赛,背后大多都是有公司在进行商业运作的,种类繁多,但是质量参差不齐,在眼前充斥着无数竞赛与案例的时候,学生和家长往往容易陷入竞赛商业化运作的陷阱里。

 

举个例子,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学生因为参加某个比赛而被某个名校所录取,而事实往往是,这位学生本来就有足以被这所名校所录取的资质,只是正巧参加了这项竞赛。

 

比方说一个学生本来就足以被哈佛、斯坦福录取,TA自身的能力已经非常强,竞赛之于他们只是锦上添花,和被录取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运营这个竞赛的公司在宣传的时候,就会营造出一种是因为参加了这个竞赛才被哈佛、斯坦福录取的感觉。这一点,在同学和家长们在选择竞赛的时候,是要特别注意的。

 

2、准备时间有限,摊薄难出成绩。

从高中生转变为一个可以完成专业的科研论文、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计算机/数学题目、最后可以完成一个独立的科创想法或项目的人,这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还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高含金量的项目更是如此。

 

当你的准备时间有限,而又想去尝试不同类型的比赛,就会把你每件事情的时间摊得非常薄,从而导致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例如,有的学生同时参与了三五项竞赛,化学也搞物理也搞,计算机类、科研类的也搞,反而最终每一样结果都不好,这就是非常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现象。

 

3、体现“急功近利”,申请形象不佳。

即使在每个方向上都取得了一点成绩,那么随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当在填写申请系统的活动列表的时候,你会遇到一个尴尬的境地:每个活动之间都没有什么联系,并且没有特别突出的成就。这也会给招生官留下“急功近利”的形象,似乎什么活动你都想去沾边,但其实对于申请并没有帮助。

 

合并同类项,提高竞赛学习“利用率”

 

因此,在选择竞赛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合并同类项”这样的策略:

 

1、竞赛本身时间短,培训时间长。

对于很多的比赛,其实背后需要我们去学习的知识是很接近的,换句话说,就是通过一期的课程培训,可以去参加好几个相同类型的竞赛。例如,参加AMC竞赛所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帮助你去参加滑铁卢数学竞赛(Waterloo Math Contest),而AIME所学习的内容,也可以帮助你去参加诸如HMMT、PUMaC、SUMaC这类偏向证明类的,高水平的数学竞赛。

 

2、同类竞赛知识点重合,相互加成。

当然,合并同类项的策略,除了可以缩短你的总培训时长以外,还可以起到“以赛代练”的作用,每参加一次竞赛,就相当于把学习到的知识以及技巧又锻炼了一次,由于比赛相互之间的考点有一定的重合度,这也是为你将来参加同类型的比赛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模拟机会。因此,除了参赛本身,也是为之后同类型的比赛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总的来说,对于理工科的竞赛,各位同学和家长切忌三心二意,避免想做的事情太多而导致每件都做不好。

 

如果孩子的年级还比较小,例如8年级、9年级,那么,是可以尝试几个不同的领域,不用非得是竞赛的形式,可以上网找一些资源,上一些课,看是否真的感兴趣。如果一旦确定了未来的专业方向,也坚定了要走竞赛这条道路,那就要开始“集中力量办大事”。

 

 

如果各位同学和家长不太确定某一项竞赛是否适合自己去参加,或者估摸不准目前自己的竞赛水平,也欢迎大家找专业的顾问和老师咨询,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顾问团队都可以比较快速地判断出一个孩子是否适合参加某项竞赛,以及需要投入多少时间才能获得一个可观的投入产出比。

 

 

 

如果你也在寻找美国本科留学 上海留学中介,或者美国留学加拿大留学英国G5留学(牛津剑桥)的需求,欢迎联系凭远

咨询热线

021-54270935

微信添加奥老师

免费咨询